经过漫长的一个月的面试流程,终于在今天拿到了offer。
去年四月,刚读M1的时候,认识了研究室里的M2 bro,人非常好,得知他已经拿到了乐天的offer,遂开始了解这家公司。在互联网上收集了大量的面经以及疯狂拷打M2 bro的经验,最终顺利拿到offer。
其实前年刚落地日本的时候,就已经和这家公司有了接触。因为当时乐天卡的套餐非常灵活,3G data storage to unlimited 动态资费,只需要网上申请就可以,这可以算第一次接触。随后网购先是使用的乐天市场,说实话,很多商品不包邮,种类尚可,总体体验并不如日亚Prime。这基本算第二次接触了。总的来说做的东西马马虎虎,跳脱出了日式互联网服务的难用体验,但是又没好到哪里去的感觉。
去年十一月末,在乐天官网报名了新卒本选考。
面接のひとりこと
第一志愿:Application Software Engineer, Tech Division
ES – Entry Sheet
大概类似于国内的简历。基本上乐天的ES在My Page里面是填表格的形式,大概会有本科院校,目前的院校,研究方向,擅长的语言以及框架,最后就是自我PR。我的PR基本上是GPT根据我的想法扩写出来的,感觉也不会真有人认真看就是了(笑)。在ES中可以用英文或者日语写,其中也会包含询问你使用什么语言参加面试(只支持英文和日语)。
Coding Test
乐天会发来一个 Codility 的链接,一道题目,一个小时,不需要开摄像头,没有复制粘贴限制,理论上用GPT做也没什么问题。据大量之前的面经和M2 bro的经验,这道题很简单,大概是Leetcode easy到medium的难度。
当天刚好Group Meeting,完事后就在研究室开做,打开后就傻眼了。大概是一个动态规划的题目,题目很新,网络上仅有零零星星的解法,但是都是错误的。虽然大二算法当时学的不错,Leetcode也做了不少题,架不住太多年没碰,动态规划在当年就没咋学好。我摇来M2 bro一块帮忙拷打GPT,最终凑出来一个解法,通过了测试用例。(心虚,下马威max)
First Interview
大概两天后,通知我参加一面。邮件中会说明要问的内容,大概是曾经做过什么项目,团队合作的经验,以及附带一个视频讲解这个部门主要做什么。我选的Tech Division的Application Engineer (要求最多的,最难的,鬼知道为什么头脑一热选的它),根据邮件中的视频可以感觉大概是做Platform Engineering的。同样去搜索了大量面经以及拷打M2 bro,可以得知一面是技术面,大概是部门小头头和一个管人事的,根据你的经历深挖你的项目,用过什么技术,志愿度等等。
由于我选的英语面,有很大概率遇到印度老哥的八股文拷打,然后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。
面试官一个中国人,一个菲律宾人。经过简单的自我介绍后,中国人面试官简单的询问了我一些常规的BQ问题,比如为什么选择乐天,有什么吸引你的地方。经过简单轻松的回答后,菲律宾老哥开始狂轰滥炸式的暴打。
老哥先介绍了部门主要用Java,给其他开发部门提供框架接口。然后就打算开始拷打我Java八股文,作为一个极其鄙视Java的菜学生,除了在本科做过的作业项目,几乎就没碰过Java,心想这下大事不妙,只好尴尬的表示时间久远,已经不太记得Java具体的细节了。老哥又问我做过什么项目,我简单的介绍了一些本科项目,然后简单描述了一下最近做的小项目。老哥希望我能展示一些东西,手头没有准备太多,遂屏幕共享展示了一下对接Open AI API的Telegram bot。
没想到这下掉到坑里了,这个部门就是搞API的,菲律宾老哥开始了拷打:
1. API是什么?
2. 如果你是OpenAI,你怎样设计你的API,在被大规模调用的时候避免阻塞?
3. 你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API的调用效率?
4. 讲一下怎么用缓存,负载均衡,API标准的定制来提高效率?
诸如此类,问题是我哪懂API具体的实现?咱都是调包侠,真正怎么做包我哪知道啊。问一个本科搞图像,大学院搞通信的人怎么做API,可真是太抽象了。
在我用尽毕生所学拼凑答案回答完之后,老哥开始问一些基础八股,诸如算法的稳定性(早就忘了,瞎编的),哈希表的优势,时间复杂度。树结构的好处,寻路复杂度等等。
一通梭哈把我弄懵了,逆质问瞎问了俩问题就草草结束了。
Final Interview
讲道理,我就没想到一面会过。一面刚结束我直接就打算找下家了,我一个新卒逮着我让我设计API,不知道的还以为您是谷歌呢。但是他既然给了终面,那姑且还是参加吧。
根据面经和M2 bro的经验 again,终面是部门大BOSS来。一般会考察你的“人間性”,说白了日本企业比起来要一个技术力很强的独狼,更想要一个不那么刺头的平庸小绵羊。我很努力的为自己编造了一套Teamwork favor的形象,虽然我很不喜欢Teamwork。
二面开始,一个50代中年日本人。感觉这位大爷英语差点意思,虽然我对日本人的英语有很强的识别能力,但是还是很难听懂这个大爷的发音,只好硬着头皮一遍一遍的Pardon。
好在问的问题都比较常规,基本就是:
1. 做过什么项目,进行过哪些团队合作?
2. 遇到过什么困难?怎么解决的困难?
3. 为什么选择乐天?有什么地方吸引了你?
4. 逆质问
总的来说确实是感觉老大爷英语不行,在逆质问中我问大爷您为啥去乐天,大爷透露20年前就已经加入了乐天,这基本就能断定大爷英语确实差点意思,那个时候乐天还没强制要求英语。感受到大爷并不怎么想多说话(说英语太费事了),我只好努力自己疯狂说,尽量避免空气突然安静的尴尬。
大爷全程没啥表情,时不时帮我总结我说的话。(因为他不说,只能我疯狂说)
结果
听说乐天有名的养鱼,研究室M2 bro隔了一个月才拿到offer,我运气比较好,第二个星期就拿到了。
加上这段时间很多倒霉事,终于在这一刻烟消云散了。
不打算投其他的了,直接原地终活,享受剩下的M2快乐研究时光。